斯氏钝绥螨(Amblyseius swirskii)是一种捕食螨,可以取食一系列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,斯氏钝绥螨具有很广的食谱,除了能捕食蓟马和白粉虱,还能取食跗线螨、叶螨、瘿螨和木虱等。本文介绍斯氏钝绥螨的应用方法。
斯氏钝绥螨简介:
1、目标害虫:螨类、蓟马、白粉虱、木虱。
2、取食虫态:卵,若虫(或幼虫),成虫;卵和若虫(或幼虫)是斯氏钝绥螨生物防治靶标的最佳虫态。
3、拉丁名:Amblyseius swirskii。
4、天敌类型:捕食性天敌。
5、增殖速度快,取食时间长。取食二斑叶螨和白粉虱,卵至成虫的发育时间是6-7天(25℃,相对湿度70%条件下),其中卵,椭圆形,0.14mm,无色至白色,发育时间1-2天;幼螨,奶油色,1天;若螨,米黄色,有暗色斑纹,3天;成螨,0.5-1.0mm,可存活19-25天。
斯氏钝绥螨的比较优势:在生物防治应用上,跟其他捕食螨相比,斯氏钝绥螨能够同步控制蓟马和白粉虱。有研究显示:斯氏钝绥螨在控制蓟马方面要比黄瓜新小绥螨(Neoseiulus cucumeris)效果好。斯氏钝绥螨定殖能力好,既可以在害虫发生之前释放(可以通过蜜源植物存活),也可以在害虫发生初期释放。
释放环境要求:食用作物和园艺作物,室内和室外均可。自从2005年开始成为生物防治工具以来,目前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,主要是用于控制白粉虱、蓟马和叶螨等。斯氏钝绥螨能够取得巨大成功,主要得益于它能同步控制蓟马和白粉虱的发生,特别是在控制葱蓟马和西花蓟马上表现突出。另外斯氏钝绥螨有很好的定殖能力,它在没有自然猎物的条件下通过取食花粉、花蜜、蜜露等存活。最好是在预防阶段使用,当然也可以在害虫初发或者中等发生时释放使用。
推荐使用区域:亚热带湿热区,最好在气温高于20度时释放。
如何使用斯氏钝绥螨用于生物防治:使用策略分两种:增强型—反复进行应用释放天敌;保护型—通过环境吸引和保护天敌。
使用时间:气温大于20℃时释放,在有花粉和花蜜资源的时候,可以在害虫被监控到之前释放进行预防。为了便于建立种群,建议在盛花期释放效果最好。
使用地点:在有害虫或蜜源植物时,室内或室外均可释放斯氏钝绥螨。密集的叶毛可能会降低斯氏钝绥螨的移动速度,同时也能给它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,减少其它捕食者的打扰。叶毛密集的作物有必要提高释放频率,这样可以确保捕食螨及时达到猎物多的地方。
释放密度:害虫被检测到之前预防每平方米25头捕食螨(2头/平方英尺),害虫发生初期每平方米50头(4头/平方英尺),害虫发生区域每平方米释放100-300头捕食螨。在防治黄瓜上的蓟马时,每株黄瓜放20-40头捕食螨可有效控制。
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:多次释放来确保斯氏钝绥螨的定殖成功,同时确保释食物充足(猎物或花粉)。如果户外暂时缺乏害虫或花粉,建议先释放装有对环境无害的螨类养殖小袋。如果释放应用的是缺花粉花蜜的作物,建议补充载体植物,如反复开花的辣椒可以提供花粉和花蜜,用以涵养天敌。
注意事项:广谱杀虫剂通常会对捕食螨有很大的杀伤作用,即使标签上为选择性的杀虫剂,一般使用前后最好停止使用杀虫剂。有研究发现氟啶虫胺腈、氟啶虫酰胺、氟虫双酰胺、氰氟虫腙、甲氧虫酰肼、螺虫乙酯对捕食螨相对友好,同时确定阿维菌素、溴氰菊酯、多杀霉素对斯氏钝绥螨有较大杀伤,这些产品在使用前后应该停用。使用任何农药前,如不确定是否对捕食螨是否会有杀伤作用,请咨询相关专家。斯氏钝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同时释放,会有很高的互相取食的风险。
释放风险:目前无证据证明该螨对人类或环境有不良作用。(全文完)
斯氏钝绥螨的部分靶标害虫(见下图):
1、西花蓟马(Frankiniella occidentalis)
2、二斑叶螨(Tetranychus urticae)
3、茶黄螨(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)
4、 柑橘木虱(Diaphorina citri)
5、烟蓟马(Thrips tabaci)
6、烟粉虱(Bemisia tabaci)
7、温室白粉虱(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)
8、茶黄蓟马(Scirtothrips dorsalis)
9、番茄刺皮瘿螨(Aculops lycopersici)
10、苹果全爪螨(Panonychus ulmi)
11、朱砂叶螨(Tetranychus cinnabarinus)
12、棕榈黄蓟马(Thrips palmi)
施多乐1号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
β-羽扇豆球蛋白多肽
可力得三千
小哈藻